徒之間



福爾摩沙西湖長住

回憶早期跟在師父身邊的日子裡,每次看著師父繁重的工作與壓力,我們在一旁的徒弟,也必須隨時隨地聚精會神一起工作,幾個人輪番上陣,才能配合上師父龐大的工作量。

在師父身邊時,我會很專心、很安靜,師父本人時時都是如此,她的磁場讓人感到輕鬆、平靜、祥和,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在智慧眼,任何事都想得通也做得快;一旦離開師父身邊,這種能力與感覺就會慢慢消退,以往那種懈怠不專心的毛病又會出現。當我經歷了這樣的體驗後,內心已明瞭自己要努力以赴的目標是什麼了。

修行的世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僥倖」一詞並不存在我們修行的字典裡。記得有一次,師父為了教育我,讓我更明瞭認真修行的重要性、不可心存僥倖,師父傳喚我到她居住的小木屋。正在用餐中的師父邀我一同坐下吃些東西,我們邊吃邊閒聊,話題談到一位師兄。這位師兄曾告訴我們,他真正擺脫了「嫉妒」的品質,連帶因嫉妒而衍生的憎恨、瞋怒等不好的情緒也一併消除了,那是多麼舒服的一件事!我當時聽了真是羨慕極了!自小我就很善妒,雖不想受縛,卻也擺脫不了,眼看師兄能夠擺脫這種束縛,心下是既佩服又黯然神傷。

不過,師父聽我轉述之後的神情卻很不以為然,我則是一臉的訝異與困惑。師父說:「他以為打敗了一個敵人就可以站起來歡呼?結果是馬上又被另一顆子彈射死了!」師父言下之意是那位師兄過於自得於自己小小的成就,而放逸了專注力,導致自己快速陷入另一個不好的品質裡而不自覺。當時我愣了一會兒,隨即提醒自己:即使辛苦用功,跨越了自我,還是要戒慎小心,時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能稍有得意、放縱之心。

聽了師父這般譬喻之後,我深深覺得我們在這世界修行,真的猶如置身前線戰場般,內在的保護與精進端靠我們確實的自我要求了。那時候,我想法上最大的錯誤是認為注意力集中就是身體或精神也要繃緊;繃緊當然會讓自己感到疲累,心中不禁疑惑:「我們這般戒慎小心,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放鬆一下?」於是便問師父:「這場『戰爭』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師父點點頭答:「會啊!會啊!到往生的那天就會結束。」

師父的回答也讓我想起了師父平常是怎麼要求自己的。有一次在師父與大眾會面結束後的當晚,師父問我:「白天我如此回答某某人,這樣會不會太嚴厲?」當下我心裡覺得奇怪:「師父做什麼都完美,怎麼還需要問徒弟的意見呢?」原來師父之所以能夠事事都做得這麼完善,原因之一是師父自律甚嚴、經常反躬自省。師父常提醒我們凡事要思慮再三,講話要捲舌七次,事前不只要深思熟慮,事後仍要自我檢討。凡此種種,師父都確實做到了。與師父短短三兩句對話,多年來卻對我影響深遠,至今仍受用無窮。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師父深不可測的能力 人參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