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真

 

美國俄亥俄州同修 帕提•麥門與丹尼•弗蘭尼根節錄(原文為英文)

2002年10月份的讀者文摘刊登了一篇由卡羅•庫魯考菲執筆的文章「平靜一下──打坐適合忙碌的現代人」,文中詳細說明了打坐的實用利益。作者舉了任職於賓州黎巴嫩山學校的水管工人雷納德•比林為例,他每天都打坐。雷納德說:「我獨自一人負責了一區包括有10棟建築物的水管維修,每天都要工作10至16小時,實在相當辛苦。」這份工作令人疲憊不堪,人們的要求接二連三地到來,但雷納德的日子卻過得從容安詳,他總是笑容可掬地幫人解決問題。

不過雷納德•比林並非一直都是這麼冷靜,比林的妻子維吉尼亞說:「雷納德40歲時已罹患中風,並隨時都有舊病復發的可能。」他除了有心臟病遺傳家族史(包括有一位堂兄弟在40歲時死於心臟病),還患有高血壓與膽固醇過高的症狀。那時候比林不但疾病纏身,而且鬱鬱寡歡,已到了必須治療的地步。

後來,他得知他的保險公司願意付錢,讓他參加一個包含打坐療程的非傳統治療心臟病計畫。比林加入這個治療計畫後,除了打坐以外,還要運動、作瑜珈,並儘量吃素。現年52歲的比林說:「打坐讓我保持活力,而且使我成為一個沈著鎮定又充滿自信的人。」

美國人之所以興起打坐的熱潮,不單是因為它能紓解壓力,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有些人本來是為了治療心臟病,無意中接觸到打坐,像雷納德•比林就是其中一例。有些人則是為了控制偏頭痛、降低血壓、舒緩慢性病痛或配合癌症治療,而嘗試打坐。許多人像雷納德一樣,為了治療某些病症才開始打坐,後來雖然病症消除,但他們仍繼續打坐,因為打坐有助於他們生活的其他方面。

為何一個人靜靜地坐著就會具有這種力量?這是因為打坐會影響腦部活動,特別是邊緣神經系統,而這個系統則是負責控制新陳代謝、血壓、呼吸與心跳速率。

哈佛醫學院的心理學家愛麗絲•多瑪首先見證了這種改變。在多瑪博士論文的某部分研究當中,她曾經花了一年的時間在手術房教導即將動手術的病人簡單的兩分鐘呼吸打坐。她說:「病人表示他們打坐後焦慮感減輕了,更能坦然面對手術。而且醫生們也很高興,因為病人打坐後血壓降低,手術時流血較少,手術所花的時間也減少了。」

美國企業界也開始重視打坐的利益。許多公司員工的工作相當繁複,導致他們出現焦慮不安、難以正確思考的情形,而學習打坐則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打坐真正的力量並非只有來自正式打坐的那段時間,還包括將打坐的精神──保持放鬆和意識清明──融入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