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學校輔導工作21年的北一女中教務主任楊世瑞女士,藉由靈性的探索與實踐,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中體現自我生命實現,並於2002年教師節,獲頒「台北市優良教師獎--輔導與特殊教育類」的殊榮。是什麼力量泉源讓這位全國頂尖學府的優良教師楷模在世俗與靈修之間兼容並蓄?以下我們特別採訪這位優良教師,將她的心路歷程與讀者一起分享。
春風化雨二十載,惜福感恩為理念
「君子教導人的方式有五種:有的像及時雨般掌握最佳機會來教化;有的則是依照學生本身的個性來轉化他,使其德性趨於完美…」這段《孟子論》中的名言,是北一女教務主任楊世瑞師姊在輔導工作上所企盼達成的教學境界。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學成效,讓她榮獲特殊優良教師獎,並接受了台北市長馬英九的表揚(見圖)。對於此一殊榮,楊主任謙卑地表示:「其實對我來說,我覺得能夠擔任老師,就是我最大的榮幸、最大的快樂了。因工作而得獎,對我個人而言是『額外的獎賞』。我覺得自己在教育工作上面,能夠面對著青少年,能夠跟他們一起成長,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顆善解人意、為對方著想的心,建立起師生間的情感與信任。一位北一女高二的學生表示:「我們高一的生涯輔導課就是楊主任所指導的,我們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她臉上常常都帶著很和藹可親的笑容,當你一看到她時,就很想跑過去跟她大喊一聲:『嗨!楊主任!』我覺得可能是她能夠站在與對談者同一個出發點,跟對方談話時,讓對方覺得她是真的跟我在對談!」師生間如此零距離的真情流露,實際上源於楊主任透過靈修中的成長,讓輔導專業得以發揮得更多。
靈性恩師的啟迪
從小即已萌發對真理探求的渴望心,楊主任說:「我常常會想,上帝是不是真的聽到了我的禱告?聖經裡面那些故事是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我的內心裡面還是會覺得很空虛?我一直很希望能夠有人給我這些答案。」她回憶著:「我小的時候是生長在基督教的環境下,我很高興地去上主日學校,也很快樂地唱讚美主的詩歌,在主日學校裡我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童年。可是當我慢慢長大後,我發現這些似乎已經不太能夠再滿足我,我的內心仍然常覺空虛也有許多困惑。在高中時代,因為學歷史的關係,我對佛教禪宗的故事很感興趣,可是我又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佛教跟基督教是不能相容的?在我已經開始擔任輔導老師幾年後,一個很巧的機緣下,我聽了清海無上師的開示,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得到了非常大的領悟與啟示,我知道不同宗教背後的源頭原來是相同的!同時清海無上師無限的愛力,也讓我非常地感動,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進入靈性的學習,到現在已有十四年的時間。」
對於一位以教育為畢生志業的老師來說,楊主任對於清海無上師的無我奉獻與至高的慈愛,有著比尋常人更深刻的體認與感動。楊主任說:「我記得師父曾經說過,她當師父之後就沒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因為師父要面對的徒弟比一般老師的情況更多、更廣、更不一樣,為了滿足徒兒們的需要,師父放下了個人的一切。她不只是我們所看到的一般師父那樣講經、講道理而已,除了讓我們從知識層面了解、吸收,師父更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同時還因應徒弟成長的需要,給予不同的照顧與關愛,這是其他老師所做不到的。她細膩溫柔的照顧以及在智慧上的啟發,是任何其他老師所不及的!她用最大的愛心去對待每一個不一樣的徒弟,不論是語言上的開導或是靈性上的啟示,都是最棒的。師父那種無我犧牲、奉獻的精神,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我還記得師父在一次講經結束後,她非常誠懇地跟大眾說:『師父要離開了,你們如果原來是佛教徒,就繼續當一個快樂的佛教徒;如果你是基督徒,也希望你繼續當一個快樂的基督徒。」那時,我感動得流下眼淚,師父那種寬闊無私的胸襟是我們平常所看不到的,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出自內心真誠地祝福每一個人,那種愛力讓我深深地震撼!」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