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喜、怒、哀、樂、苦,都是讓我們學習的科目,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這些,我們不會了解眾生的感受。你們看,昨天只有下一個晚上的雨而已,你們住在帳篷裡,覺得比較不舒服,就已經開始恐慌、開始可憐自己了,然後抱怨一大堆,即使來這裡可以看到師父,還是抱怨。因為下雨天比較不舒服、不方便,即使能夠看師父,也不夠快樂到可以讓你們忘記下雨的問題(師父笑)。何況有些人整個生活都非常苦,根本沒有一點點快樂可以補償他們,沒有任何情況可以讓他們笑起來。
當我們苦的時候,應該感激上帝、感激佛菩薩,讓我們有機會長養慈悲心。如果我們苦的時候,慈悲心都沒有冒出來的話,那我們應該可憐自己,反省自己為什麼那麼硬,跟石頭一樣!當我們快樂的時候,也應該發慈悲心,想一想那些不快樂的人;當我們苦的時候,更應該發慈悲心,想一想有什麼人每天像我們一樣這麼苦,或是比我們更苦,這樣才是「行、住、坐、臥都是禪」。我們的慈悲心就是「禪」,我們的愛心就是「佛」,如果我們失掉愛心和慈悲心的話,我們就離佛很遠了。佛就是這樣而已,佛不是什麼固定的樣子。
我們打坐的時候,應該看內邊的光、聽內邊的聲音,因為那個光和聲音包含著最高等的慈悲心和愛力在裡面,我們越跟祂溝通,就越有慈悲心。並不是因為光很漂亮,我們才要看,因為聲音好聽,我們才應該聽,不是、不是!而是因為祂所包含的慈悲、博愛是一種藥療,可以治我們的自私、驕慢、不善良的病。如果沒有這種高等的藥療,我們貪、瞋、癡的病沒辦法治療。
不過有的時候,我們打坐不夠、修行不夠,佛菩薩只好送給我們一些病、一些災難或是痛苦的情況,讓我們快快學習。因為我們沒有用高等的藥來治療,這時候只好使用低等的藥。比方說有些病人不喜歡中藥,那應該給他西藥,如果他又不喜歡西藥的話,那當他病太嚴重的時候,只好開刀拿掉。所以,當一個人病還不太嚴重的時候,可以喝中藥慢慢治療;如果病比較嚴重,有的時候應該趕快讓他吃西藥、打針,這樣效果快一點,但是也比較痛;如果病情太嚴重的話,就應該開刀,或是死掉,完全消滅那個身體,換另外一個身體。
所以,我們不要怕苦,就怕我們沒有耐心忍受苦。我們應該祈求佛菩薩、祈求上帝,讓我們有多耐心。耐心是什麼呢?耐心是最高的等級,並不是只有忍受、不抱怨而已,還要有感恩的心,再高等一點就是,我們不在乎任何情況,情況怎麼樣就怎麼樣,跟我們無關,那時候我們對世界沒有一點點興趣,對喜、怒、哀、樂沒有任何罣礙,也不會害怕。我們也可以跟著世界的人一起喜、怒、哀、樂,不過我們好像一個旁觀者,站在旁邊看另外一個人喜、怒、哀、樂,而不是我們自己;我們隨時想要看就看,不想看的話就不看,跟我們看電視一樣,我們想要看,就按鈕,不想看的時候,就關掉。也像我們聽錄音帶一樣,我們想要聽悲哀的音樂,就播放那種曲子,我們不想聽那種音樂,就換別的曲子,很快的換過去。
如果我們處在這個世界也能夠這樣的話,喜、怒、哀、樂對我們都是菩提。我們在這個世界還是跟別人住在一起,無法避免喜、怒、哀、樂的情況,因為我們應該和眾生應對。跟鏡子一樣,鏡子不會講話,你長得醜,它就反映你醜陋的樣子;你長得漂亮,它就反映你漂亮的面貌;你頭上長了兩個角,它也一樣反映兩個角給你看;你的牙齒這麼長,它也一定反映這個樣子給你看,它不會幫你搽紅搽綠,把你的牙齒蓋起來,或是把兩個角弄掉,它只是一面鏡子而已,任何時候都很明白、很忠實反映。修行的人也是一樣,我們住在這個世界,也跟世界的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因為這些只是反映情況而已。
所以,一位開悟的人即使從外表看起來也有喜、怒、哀、樂,不過事實上他沒有喜、怒、哀、樂,他可以很快轉換自己的情緒。他要笑就馬上笑,要哭就馬上哭,他剛剛還在哭,馬上又可以笑了,我們不知道他到底是懊惱還是快樂,因為剛剛看他還哭著在罵人,現在馬上就笑了。所以他的喜、怒、哀、樂是很自在的,他不會被這種情緒控制,有的時候為了要跟別人配合,他也會假裝喜、怒、哀、樂。
像濟公活佛,我們聽說他神通廣大,是一個很自在的人,不過,有很多人說他瘋瘋癲癲,叫他「濟癲」,但實際上他是假瘋。有人看到他吃肉、喝酒,其實他也是假裝的,因為他根本就不需要吃、不需要喝,何況還去喝酒、吃肉!有的人想找到他吃肉的證據,就去抓他吃的骨頭,結果抓到他的葫蘆。有的時候看到他在那裡吃肉,但是他一轉身過來,卻看到他在唸經(師父笑),肉都不見了。
因為我們凡夫看不透大修行人的行動,就隨便亂判斷,所以才會生生世世輪迴。大師來了,我們看他沒什麼;小師來,我們也不能分辨。有些人已經跟師父學很久了,也跟師父住了一段時間,不過,還是說師父的教理跟別人的教理都一樣!那些人沒有修行什麼,看起來好像跟師父一樣,事實上有很多地方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