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優異進展
|
![]() |
賴比瑞亞總統艾倫•強森-瑟莉芙 |
黃金3年(2006年)5月5日,蘇丹的反抗軍領袖與蘇丹政府簽署了一項和平協定,為蘇丹境內達佛(Darfur)區域長達三年的戰亂畫下句點。達佛的面積與法國相近,自2003年初爆發內戰以來,已造成至少18萬人死亡,240萬人流離失所。
簽署和平協定之前,雙方早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密集會談,但是所協定的最後期限一直反覆未能定案。事實上,直到5月5日簽署儀式舉行之前,反叛軍領袖是否願意簽署都還是個未知數。在此期間,蘇丹內戰極有可能蔓延,釀成鄰國查德(Chad)內戰,並引發中東分離主義團體的行動。直到非洲、美國與歐洲外交人員持續一週不斷地施壓之下,反抗軍領袖才同意簽署和平協定。
這項協定同時也成為東非歷史上的重大轉捩點。達佛地區的戰爭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當時放牧牛羊以獲取肉食的遊牧民族遷徙至早已成為農民屯墾的區域,於是戰爭接踵而至。自此以後,遊牧部落與當地農民便交戰不已。如今,反叛軍領袖終於可望加入蘇丹政府,並且開始獲得國際社會的援助,重建達佛。
黃金2年(2005年)5月,蒲隆地(Burundi)境內也簽署了一項類似的和平協定,結束了為期已久的內戰。蒲隆地與蘇丹境內和平協議的簽訂,主要歸功於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的大力參與。非盟是在2002年參考歐盟模式而成立,並希望未來也能擁有通用的非洲貨幣、軍事武力及其他機構,以維持整個非洲的和平。
2005年11月,賴比瑞亞(Liberia)還發生了一件意義非凡的事,即艾倫•強森-瑟莉芙(Ellen Johnson-Sirleaf)當選為非洲第一位女總統。由於賴比瑞亞剛剛脫離獨裁統治與內戰,使得這項選舉的結果更加不同凡響。儘管人們對於選舉有許多揣測,瑟莉芙這位先前曾擔任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的官員,在國際社會擁有高度聲望,打敗了另一位頗受歡迎的男性候選人。選舉時,許多賴比瑞亞人整天佇立在高溫下進行投票。此外更具意義的是,選舉過程十分和平,沒有過去慣有的暴力或賄選行為。因此,人們稱頌這次選舉為非洲政治的一大進展。
歐洲長達數世紀的紛爭,於二次世界大戰中達到最高點,但此後已享有穩固的和平時期,並且成立相關機構,以協助確保後代子孫能維繫永久的和平。歐盟便是這樣的實體,它在1950年代剛成立時只是一個貿易聯盟,爾後逐漸發展成由獨立而相依的會員國組成的協和體,享有共同的理念與開放的邊界。歐盟是聯合國的主要支持者,並且負擔將近一半的預算。
對於非盟等其他團體而言,歐盟不只是一個示範性的機構,同時也激勵其他國家轉向和平發展。例如1970年代早期,希臘、葡萄牙與西班牙都是軍事獨裁國家,但是為了加入歐盟,紛紛轉變成和平的民主體制。同樣的情形目前也在土耳其上演。土耳其已經廢除了死刑,改善人權,並且開始改革政府,就是期望獲准加入歐盟。
![]() |
一名印度警官(右)在印巴邊界歡迎巴基斯坦的公車司機 |
黃金2年(2005年)12月,伊拉克人民參與第一次全國大選。國際觀察家對高達七成的投票率及祥和有序的選舉過程感到驚奇。同時,美國的政治研究員也很驚訝地發現,雖然美伊戰爭只造成1500位美國人死亡,但是到了2005年,美國多數民眾已轉為徹底反戰。
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早期如越戰時的戰爭衝突,人民對暴力變得更加敏感,對戰爭所造成的其他負面後果,如創傷後壓力症(PTSD),也有所察覺。過去像這種症狀甚至不曾被提出來討論。研究人員歸納的結論是:人民對戰爭已顯現出徹底的厭惡(註3)。
在中東地區,另外還有一些和平跡象。葉門與阿爾及利亞的回教反抗軍,最近終止了持續幾十年的戰爭。位於世界上最複雜的衝突中心之一的以色列,其總理主動下令於2005年8月展開從迦薩走廊屯墾區撤離的行動;以色列自1967年就已佔領該區。這是最近幾年以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所採取的一連串顯著的和平舉動中最近的一次。
黃金3年(2006年)2月,美國技術人員飛往利比亞,協助該國銷毀化學武器。曾經是美國主要敵國的利比亞,在2003年開始棄絕核子和生化武器,近來更邀請國外專家前往當地協助銷毀剩餘的庫存武器。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2002年因戰爭而瀕臨破裂的關係,如今也回溫至新高點。兩國的現任總理一致承諾致力和平,而許多跨越兩國邊境的公車和火車路線也在最近獲得開放。2006年5月3日,印度總理曼莫翰•辛格(Manmohan Singh)還主持了往返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新公車路線的通車典禮,並且為兩國之間的全面和平協定帶來希望。
中國在2003年發表《和平崛起》政策,內容是透過外交而非戰爭,來發展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中國政府已藉由解決許多邊境紛爭,並與其他國家訂立積極條約和貿易協定,開始執行此一政策。即使中國正處於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階段,但也強調謙沖和善、尊重他國,以避免與其他國家敵對。這和以往軍事掛帥的作風形成強烈對比,其成效可說史無前例,意味著一個世界強國正在和平興起,而無需憑藉龐大的軍力。《和平崛起》政策終究有其效用:促使世界各地探討外交政策的聲浪日漸高漲。
黃金3年(2006年)5月3日,尼泊爾政府宣佈停火,與毛派反政府分子展開和平談判,結束了十年內戰。印尼也於黃金2年(2005年)8月在芬蘭簽定類似的和平協議,結束長達十年的內戰。
而即將來臨的2006年6月,南韓前總統金大中預定前往北韓會見金正日總統。他在2000年還在職時,也同樣做過一次歷史性之旅,首次打開半世紀以來南、北兩韓對峙的僵局,因而獲頒2000年諾貝爾和平獎。自此以後,南韓開始推展《陽光政策》,對北韓提供援助,而不再尋求推翻其政權。
前總統金大中開明的政策,曾招致外國軍事領袖的強大壓力,但是他合理、真誠和沉穩的做法,贏得了南北韓人民的信賴。其中一項成果就是,多年來頭一次有成千上萬的家庭得以穿越堪稱世界戒備最森嚴的邊境,與他們的家人團聚。金大中的下一個目標是:搭乘火車經由一條過去根本不可能使用的路線,前往北韓參加六月的會談。所以,就像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邊界日漸寬鬆一樣,之前分隔南北韓的鴻溝,也藉著信任的橋樑逐步相連在一起。
![]() |
北韓與南韓總統,攝於2000年 |
南韓前總統金大中 |
![]() |
![]() |
柬埔寨國王 |
亞洲最為顯著的和平故事之一,則是發生在柬埔寨這個國家。1970年代,有數百萬的柬埔寨人死於內戰。直到該政府終於垮台後,在聯合國的推動下,政府改由兩個派系互相對立的總理,還有一位國王組成;只有少數人相信這樣的政府可以持續下去。1997年時,政府幾乎瀕臨瓦解,其後由當中一位總理出任領導,但允許另一位總理繼續留在政府內部,國王則享有備受尊崇的地位,結果又奇蹟似地維持運作。
這看來似乎不可能達成的平衡狀態,讓國家進入空前的和平時代,並促使經濟成長,穩固推展觀光事業。如今的新生代對戰爭已不復記憶;柬埔寨已從全球最苦難的國家,轉變成最美麗、和平的國家之一。儘管過去曾經充滿血腥暴力,柬埔寨仍是少數在憲法上廢除死刑的國家。
戰爭的概念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常態,現在反而變成了一種過時的想法。從前尊崇戰士,並樂意將年輕人送往戰場的社會大眾,如今已對此提出強烈的質疑。全新的概念已經萌芽:國際組織、國際聯盟和非政府組織,開始取代幾千年來發動戰爭的帝國。誠然,和平的曙光已經展現(註4)(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