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百寶箱

明師   

無我奉獻的

風範   

 

 

早期徒兒(原文為中文)

回想二十年前,師父仍是沒沒無聞,徒弟也不多,當時師父和一些早期追隨的出家眾住在新店山上。那棟房子原本荒草蔓徑、破陋不堪,所以才能以較低的價格承租下來。當時道場的收入很少,每月只有新台幣一萬元出頭,這筆數目必須支付房租、生活費、水電、房子的修繕等等,在如此拮据的情況下,師父還是時常吩咐徒弟去買很多生活必需品,送給不同的孤兒院,以及幫助任何需要的人。師父從不擔心金錢是否夠用,即使有時候向師父報告現金所剩無幾,師父也不在乎,還是叫人將僅餘的錢拿去買東西送給更需要的人。當我透露出自己為財務不足而擔心時,師父還說,就算完全沒有收入也沒關係,只要我們好好修行,師父可以去外面教英文來養活我們。師父這番話,讓我感念終生。

師父對別人是如此慷慨付出,但從不貪圖自身的享樂,即便是一些生活上的必需品,師父也不會主動開口要求。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師父需要一件外套禦寒,但師父並沒有叫徒弟去買。正好有一位同修拿一塊剩布來道場(工廠丟棄不要的,同修覺得可惜才拿來道場),當我拿給師父時,師父說:「上帝了解我的需要。」這時我才知道師父缺乏禦寒衣物。我禁不住問師父,只要師父開口一聲,徒弟們就可以去買,為何要忍苦受寒呢?師父說:「沒有什麼苦,一切都隨順自然,如果上帝認為我真的需要什麼東西,自然會派人送來。」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師父一心只有眾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連一件外套也不會開口要求,如此高風亮節,若非真正無我的人,怎能達到這種無欲無求的境界?

師父也一直教導我們要清廉。記得有一次師父與徒弟們行經一個偏僻的山區果園,當時有徒弟因十分口渴,隨手摘了幾顆水果解渴,師父知道後馬上隨機立教:「一草一木,凡不屬於我們的,皆不可貪取,修行人應該清廉。」隨後師父指示徒弟將超過那些水果等值的錢,用塑膠袋裝著綁在果樹上,還給果園主人。這個小故事令徒弟們銘感於心,我們一般人總覺得摘幾顆水果並不算什麼,反正也沒人看見,但師父卻說:「越是沒有人的地方,越要端正自己的行為。」

還有一次,一個監獄的死刑犯來信向師父表示,他在獄中輾轉借到一本師父的《即刻開悟之鑰》,讀完後被師父的教理深深感動,他說如果有幸能早一點接觸師父的教理,就不會因為無明而鑄成大錯;他感謝師父助他重生,讓他能坦然面對死亡,同時也發願下輩子一定要追隨明師好好修行。當時師父聽完信文後,紅了眼眶說了一句話:「如果做任何事能對人們有所利益,即使要我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位真正的明師為利益眾生,隨時都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怎麼可能還去貪求無常的身外之物?這幾則不為人知的真實小故事,足以說明師父的一言一行都是徒兒們清廉及無我奉獻的典範,雖然師父早已將生死、名譽置之度外,但我們仍希望藉由這幾個師徒之間的故事,讓芸芸眾生明白清海無上師最平實卻也最高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