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婉轉,但要記得自己是誰,例如,不管你做什麼,提醒自己是一位修行人,你就不會受到環境影響;即使和壞人在一起,仍保持中庸之道。你可能不去批評他們,但你也沒受影響,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吃飯時,我們才有理由或藉口、才有機會告訴他們有關我們修行的事,懂嗎?為何要吃素等等,假如他們想聽,我們才告訴他們,如果不想聽,就算了!至少我們不會故意突顯自己,讓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比他們好。我們安靜地吃、安靜地做事,假如有人想聽,我們才講。」
「比方說,我們參加一個婚禮,我們就要讓人們享受他們來的目的,假如有人注意到我們的飲食和別人不同,他們會來問我們。假如他們問,我們才回答,假如他們不問,我們也不要破壞他們的雅興」。
「我們只是自然地做每件事,像在家裡一樣,而且要很謙虛、不造作,不是吵吵鬧鬧地讓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是偉大的修行人。」
「在不同的場合要有適當的行為,這就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不是因為要宣揚觀音法門,天堂的光、音、和素食,我們就到處打擾別人,懂嗎?要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對想要聽的人說。你們在報紙上登廣告,讓人們知道有這樣的人在那裡,而且發樣書讓人曉得,我們說的打坐和素食大概是怎樣,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他們會來聽,了解我的意思嗎?想要開悟、願意吃素的人,他們會來,但是我們不強迫別人,這就是差別之處。」
「我們做事像別人一樣,是指我們不多嘴、不引人注目,不要讓別人因為我們的道德而有壓迫感,不過不要失去我們的價值和道德標準。」
「不要找藉口說為了和別人一樣,就都和他們做一樣,比方說,我們做事看起來像別人一樣,但不會傷害到別人。比如你穿得很體面,頭髮梳得很整齊,看起來很文雅、高貴,人家就會注意你,大部份的人都是以貌取人,認為這個人穿著乾淨,一定出身於好的家庭,有好的態度、好的教養,因此人們多少會對你有些好感,更信任你,慢慢地,你可以和他們交談。假如你穿著污穢;因為你是修行人,不在意外表;當有人邀請你去一個非常高貴的家庭,你還沒開口,人家已經不想聽了!你怎麼能強迫別人去接受不尋常的事呢?」
「你可以穿喜歡的衣服,沒問題,你可以化妝、穿漂亮的衣服,然後參加聚會,和許多人見面。假如你必須出來招待人,別人覺得你看起來很好,他們會想:『喔,她很正常,她內心一點也沒問題』,然後他們就會覺得安心,心情放鬆,心胸也打開了!這時你說的話他們或許就會聽。」
「要記得默念佛的名字、上帝的名字,就是不要讓自己迷失在音樂中而忘記了一切。這些外在的事不會傷害我們,所以我們必須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該做。不是用婉轉、沒分別心的名義,然後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是給自己找藉口。」
「維持內心和諧,不要誇耀在外。假如你太婉轉而失去自我,你就會被外力征服、打倒了!假如你想要故意表現鎮定,只會得到批評與誹謗,是嗎?所以不用表現,只要婉轉、機靈就好,不要故意讓別人覺得你與眾不同,也別故意表露你的美德。」
「我們應該小心,不要陷入精神競爭、精神物質化的陷阱裡,有時候我們修行就自覺了不起,這樣也不好,懂嗎?因為我們內心太驕傲了!我們到外面去時那種氣氛會冒出來,讓人不舒服。」
「我們出去外面時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試著和他們和睦相處,但是不要因為他們而迷失自己,不要被他們影響,不過也別用你的美德或正義壓迫別人,讓別人感覺不舒服。有時候別人不聽你們講,你們很懊惱又感覺很挫折,當然他們不想聽啊!因為我們一副道貌岸然,「我比『你』崇高」的態度,把人們都嚇跑了!是嗎?」
廖師姊原是一貫道的道友,她是家中第一個印心的,她用什麼妙方,能令全家相處和諧,以致全家印心呢?惜福節儉的廖師姊說:有好的明師外還加上修改自己的缺點及不良習慣才會進步,家庭氣氛要和諧,必須先改善自己的心境才行。
另一個幾乎全家印心的李師兄,在未印心之前,父子有時因意見不同而有口角之爭,而在夫妻同時印心之後,李師兄不再與兒子口角,個性變了好多。兒子看在眼底,心裡能接受師父,隨後也印心啦。
原來,變改不良習慣及改善思想、心境才是特效祕方。師父常說我們徒弟破壞她的名譽,就是因為我們不好的行為習慣沒改,使別人不舒服,加上態度頑固,就像師父說的石頭一樣,不會溝通、不婉轉說明清楚。家庭要和諧,就是要反求諸己而已!
自師父公開弘法以來,信徒發展迅速,而且大家都很誠心,西湖道場不談,就全省大小中心,或國外共修會,動輒數千人或數百人的場面,屢屢皆是,每週來往的人潮及車輛,說不讓道場附近的鄰居側目,是不可能的。為了維護道場長遠的良好共修氣氛,避免吵擾到鄰居,實是同修應確實注意的。
高屏的來義道場,蒙師父慈悲,特別加持住過一段日子,師父在的時候也曾吸引全省同修來看師父,以及往後的全省大共修、禪三等,皆讓我們品嚐到敦親睦鄰的重要。師父也特別交代要好好對待鄰居!目前我們謹遵師父指示,主動清理打掃附近村莊馬路,透過村長或村中有心人士一同救濟貧民戶,主動查訪附近村莊,若有大小公共建設、寺廟建設或病喪貧困需支援者,道場都願前往幫忙。
來往的車輛太多或進出村中車速太快的問題,除了在共修會中常宣佈叮嚀外,鄰人一有告知即馬上勸阻同修,沿路並立有減速慢行、禁鳴喇叭的標誌提醒同修。有關環境汙染問題,如大型豬舍發生的臭味影響村民健康,道場也主動代為出面溝通台糖養豬場改善。遇有全省禪三則先與村長溝通,請大家諒解禪三期間可能帶來的不便。
大小事情有些是默默做,有些公開做,公開做並非沽名釣譽,而是讓村中有力人士或熱心人士知道道場時時也有回饋及熱心做好鄰居的意思。長久以來大家相處的還不錯,期間也曾發生村中有喪事,他們的棚架佔了馬路,怕影響同修共修進出,而先來告知道場的;還有一次道場發生火警,村民也主動來關心等等溫暖的插曲。至今道場也與村民結交了不少朋友。總之,凡事先存客氣,大家皆有愛心及互敬之心,讓左右鄰舍自然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當聖荷西小中心剛買下時,師父便指示當地同修要做個好鄰居。雖然我們聚會打坐時多半安靜與自重,但鄰居看見一大群人忽然群集在隔壁,或許會有點壓迫感。師父告訴我們應當設法認識他們,並以可能的方式提供協助。還有我們應該時時考慮旁人的舒適,像是儘量維持少量車輛的進出,隨時保持寧靜,並儘量多利用時間美化環境,提供鄰人賞心悅目的居住空間。
在師父再三強調下,同修在置下新產後不久,舉辦了一個認識四鄰的聚會,根據不動產公司提供的名單,我們發了邀請函,請鄰居們隨興蒞臨,從中午十二點開放到下午,邀請他們共進素餐,互相認識。
多數的美國人之所以住在鄉間,是為了比一般城市或近郊地區有較多的隱私寧靜,他們通常喜歡把時間留給自己,也不喜歡干涉別人的事。為了讓芳鄰感到親切,又要尊重他們喜愛隱私的習慣,所以我們的邀請十分開放,不致令他們感覺到有參加的義務。
我們發現開放聚會時間讓此次交誼會大為成功,去除了時間限制可能造成的壓力,大部份芳鄰都來了!他們攜家帶眷,小孩也來了!針對如何服務鄉間,找到優秀掘井人,誰是當地頂尖的造園師,如何快速得到建築許可等等,可愛的鄰人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
我們向鄰居解釋我們來此是為了有一個寧靜的聚會場所,並可在周末打坐。平常只有少數料理該地與澆花的人,不會打擾他們的生活。看到精美的樣本書與雜誌,有些芳鄰表示他們也打坐,他們對師父在世界各地採取的援助行動以及師父為我們樹立的在世楷模都十分感興趣。
一位芳鄰告訴我們這條道路是屬於私人的,全體的居民每年會聚集兩次,幫忙清掃與分擔保養費。同修們立刻加入下一次的清掃行動,修整道路,在雨中我們並肩工作,填滿坑洞、掃除落葉、修整路旁枝幹、清掃排水溝,也剪除有落下之虞的樹枝。由於我們眾多的人力,較於往年只用了很短時間就把工作做好了!鄰居們都很快活。隨後,我們邀請全體人員到小中心吃一頓熱騰騰的素餐。
小中心自願每月修整道路,不造成當地居民的負擔,因為今年恰巧是洪水年,下了很多雨,幸好我們定期清除排水溝,道路才沒有被淹沒,鄰居都很感激。
與鄰居相處的最佳方式就是和他們做一樣的事,還要做得更多。在與芳鄰首度聚會時,我們公開表示任何我們能效勞之處,都願前住協助,如小型的清潔計畫或修理籬巴等等,因為我們友善而開放的態度,鄰居的迴響蠻踴躍呢!周末時我們限制同修的車輛出入,採共乘制度、維護小中心四周圍的安靜,也保護道場的神聖氣氛。我們還以各種方式與四鄰打成一片,加以協助。依照師父的指示一一做來,我們發現從「新來的孩子」轉為社區中活躍的一員,其實並非難事。
由師父醫界菁英弟子所組成的醫療團,於五月二十日下午一至五時,在西湖鄉五湖國小舉辦義診。為道場所在地的西湖鄉親服務。並有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的中西名醫,為鄉親免費看病,鄰近村莊的民眾聞訊都紛紛趕來求診。由於西湖鄉一向醫療資源貧乏,此次義診頗令民眾有喜逢甘霖之感。此項義診係為配合五湖國小的「推展社區家庭教育」活動而舉辦。西湖道場並安排二班專車接送遠地住民前往就診。
義診當天上午,一部分的工作人員已先至五湖國小佈置場地,宣傳車用客語廣播義診的消息。來自寶島各地參與義診工作的中西醫及護士同修,各自準備了本科的器材、藥品、針劑等,掛號處放置著師父的樣書及新聞雜誌,數十位同修在現場擔任客語翻譯,親切又有效率。等一切就緒時,現場漸漸地湧入了許多民眾,從掛號、選科、量血壓、就診、測心電圖、驗尿到取藥,工作人員採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很快就進入了狀況。候診時,鄉民靜靜的在旁看樣書、雜誌及師父錄影帶的開示。有位民眾說:「從來沒有這麼多的醫生和護士來這裡義診。」也有人說這次義診辦得最好!有位患者本來腳有問題,醫生都治不好,經我們的師兄醫生當場治療後,感覺很好,就趕快去打電話,叫家裡的人都來看。
除了當地村民外,當日還有從鄰村前來求診的居民,雖只短短一個下午,求診者已近五百人。西湖鄉長夫人還邀請我們經常定期舉辦巡迴義診,反應可說相當熱烈。五湖國小的校長則頻頻的向大家道謝,小朋友最高興了!排隊領取彩球和糖果餅乾,天真快樂的笑聲不絕於耳,有些鄉民求診後領完藥,還虔誠恭敬地向師父法相頂禮致意。整個過程進行得既圓滿且順利。
許多前來求診的民眾表示,他們平時對清海無上師也都十分仰慕,這次清海無上師的弟子前來為鄉親義診,更顯示清海無上師是以愛心教導徒弟。他們也都盼望將來能有機會見到清海無上師。
參加義診的工作人員中,有許多人一直都盼望能有這樣的機會,畢竟愛心的奉獻是我們修行中不可或缺的課題,大家除了感謝師父給予這一次特別的禮物外,同時也對西湖鄉民的純樸印象非常深刻。
愛心義診雖然結束了,但上帝的愛卻已在這個小小的村莊中萌芽。
義診當天我擔任客家話的翻譯人員。
有位年已八十五歲的老奶奶,說她已經好幾年沒看醫生了,當初手不舒服時,也不知道要看那一科,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今天她本來是要來參加佛教唱經的聚會,並不知道有義診的活動,想不到佛菩薩安排讓她遇見同修。就診後她心中滿滿感激,對整個醫療團及同修們產生了信賴和安全感。這中間的過程雖然只有短短的數分鐘,卻有著如此大的變化。開始的時候,我要拿師父樣書及雜誌給她,但她並不要收,還說自己家裡已有好多佛經了!可是就診後,我再次拿師父的書送她時,她竟滿心歡喜的接受,還說:「我常常祈求上天派菩薩下來救渡我,我想清海無上師一定就是下凡的佛菩薩,才會這麼有愛心。」
經由這次的活動讓我看到「愛」融化了橫隔在我們彼此間那面無形的牆,付出愈多愛,我們回報更豐盈。
曾在西湖瑞湖國小任職校長的因緣,是五湖國小校長江寶琴女士與清海無上師結緣的開始。江校長回憶當初觀看清海無上師錄影帶的印象,當時她看校中的一位老師,他是師父的徒弟,和一般老師相比,有些與眾不同,他從不推辭雜務,而且工作愈忙愈鎮定,校方旅行時,這位同修也不忘撥空打坐。這激起了她的好奇心,而主動要求了解清海無上師教理,這位師兄陪江校長看了「教自己成佛」的錄影帶,她相信清海無上師講的都是真理,是正確的觀念。再加上當時道場有位小長住也在她的小學內求學,每個月熱誠的餽贈清海無上師的新聞雜誌,使江校長對修行有了進一步的認知,並常勸告小朋友在上課前保持安靜的心,對學習更有幫助。
初到五湖國小時,江校長發現親子教育並不熱絡,遂有舉辦鄉里活動的構想,她和西湖鄉鄉長古木賢先生及夫人是舊識,鄉長夫人楊秀瑕建議她,西湖鄉有個大善人—清海無上師,一向熱心公益,在海內外有許多贊助活動,不妨找西湖道場協辦活動。
江寶琴校長除了籌辦此次義診,她本身崇尚「愛」與「孝道」,和清海無上師教理更是不謀而合,她致力培養孩童孝順父母,並發揚無私愛的精神。
小而玲瓏的校園,因為義診醫療團的來到而繽紛,謙卑的江校長一再感謝清海無上師慈悲,使五湖國小有機會一同參與義診的活動。
福爾摩沙台北陳同修
修習觀音法門已經有多年時光,回想當初醫學院二年級的暑假,正在研修中國古學易經的道術與西方醫學之間的相對關係,大感困惑之際,適巧經由親戚朋友的介紹,在台北中山堂耹聽一位從未謀面、素不相識,來自喜馬拉雅山的大師講經。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毫無預設心防的狀態下,很自然地聽到心中疑惑甚久的答案。回去便開始連續數十日閱讀「即刻開悟之鑰」。
在這過程中,我不斷地受到震驚,震驚的是不但過去心中的疑雲都被一一解開,還進而開啟了更多智慧的領域,遠遠地超出原先所設想的範圍。不論是對易經五術中形而上學、形而下學的部分得到進一步的認知,甚至於在西方醫學、人體奧祕的探索,或是更深奧的物理學原理及大自然現象,竟然在其中得到與現今科學相互佐證的闡釋。於是就自然地吃素,三個月後印心。
回想印心到現在的過程,不斷地接受磨練。從醫學院時期的課業壓力、適應不良,實習醫師時期精神及肉體的考驗,還有當上正式醫師後面對各種情境、各類病患、多樣危急狀態的處理和應對,在師父的引導下,都一一地渡過,而且知識、智慧與能力都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使得我更堅信,在師父的指引下,每通過一項最艱苦的考驗,就能得到另一次最徹底的重生。
我不喜歡情感的渲洩和束縛,我要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的大智慧。在這條路上雖然還沒達成目標,但是師父從沒讓我失望過。曾經有同事問我印心後的心得,我只能回答:「從來沒有後悔過,而且感覺愈來愈好。」
這次適逢五湖國小義診,我的拙見是生活、工作樣樣都是學習。我們來此世間的功課就是學習,服務眾生是我們的義務,眾生在許多方面也是我們的老師。
福爾摩沙苗栗新聞組
義診前一天,苗栗同修在苗栗市區舉辦了一場愛心捐血活動。活動中,清海無上師的聖號不斷地隨著捐血宣傳車,以國語、客家話輪流發音播送到大街小巷,讓生活在這個保守客家莊中的朋友,以及渴望解脫的靈魂,都能獲得清海無上師的愛力與加持。
中國廣播公司接連幾天在晚間的新聞中報導捐血活動的訊息,捐血當天下午更派出記者前來當地的素食屋採訪。當天中廣新聞中不但報導了捐血訊息,同時也對隔天的義診活動做了預報。
活動當天,同修在捐血車兩側都擺有新聞雜誌及樣書供大眾取閱,而在捐血車上服務的護士們,一有空便人手一冊新聞雜誌,聚精會神地閱讀。有人說她們竟然到今天才知道西湖有這麼偉大的師父在,更有護士小姐迫不及待的請小中心將下一次的捐血活動安排在西湖,好讓她們也能見到清海無上師一眼。從她們看樣書的專注眼神中,從她們單純想見清海無上師的渴望裡,同修們知道這又是師父的慈悲加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