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学校辅导工作21年的北一女中教务主任杨世瑞女士,藉由灵性的探索与实践,在工作与家庭生活中体现自我生命实现,并于2002年教师节,获颁“台北市优良教师奖--辅导与特殊教育类”的殊荣。是什么力量泉源让这位全国顶尖学府的优良教师楷模在世俗与灵修之间兼容并蓄?以下我们特别采访这位优良教师,将她的心路历程与读者一起分享。

春风化雨二十载,惜福感恩为理念

“君子教导人的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般掌握最佳机会来教化;有的则是依照学生本身的个性来转化他,使其德性趋于完美…”这段《孟子论》中的名言,是北一女教务主任杨世瑞师姊在辅导工作上所企盼达成的教学境界。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成效,让她荣获特殊优良教师奖,并接受了台北市长马英九的表扬(见图)。对于此一殊荣,杨主任谦卑地表示:“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能够担任老师,就是我最大的荣幸、最大的快乐了。因工作而得奖,对我个人而言是‘额外的奖赏’。我觉得自己在教育工作上面,能够面对着青少年,能够跟他们一起成长,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一颗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的心,建立起师生间的情感与信任。一位北一女高二的学生表示:“我们高一的生涯辅导课就是杨主任所指导的,我们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她脸上常常都带着很和蔼可亲的笑容,当你一看到她时,就很想跑过去跟她大喊一声:‘嗨!杨主任!’我觉得可能是她能够站在与对谈者同一个出发点,跟对方谈话时,让对方觉得她是真的跟我在对谈!”师生间如此零距离的真情流露,实际上源于杨主任透过灵修中的成长,让辅导专业得以发挥得更多。

灵性恩师的启迪

从小即已萌发对真理探求的渴望心,杨主任说:“我常常会想,上帝是不是真的听到了我的祷告?圣经里面那些故事是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我的内心里面还是会觉得很空虚?我一直很希望能够有人给我这些答案。”她回忆着:“我小的时候是生长在基督教的环境下,我很高兴地去上主日学校,也很快乐地唱赞美主的诗歌,在主日学校里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童年。可是当我慢慢长大后,我发现这些似乎已经不太能够再满足我,我的内心仍然常觉空虚也有许多困惑。在高中时代,因为学历史的关系,我对佛教禅宗的故事很感兴趣,可是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佛教跟基督教是不能相容的?在我已经开始担任辅导老师几年后,一个很巧的机缘下,我听了清海无上师的开示,在聆听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非常大的领悟与启示,我知道不同宗教背后的源头原来是相同的!同时清海无上师无限的爱力,也让我非常地感动,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进入灵性的学习,到现在已有十四年的时间。”

对于一位以教育为毕生志业的老师来说,杨主任对于清海无上师的无我奉献与至高的慈爱,有着比寻常人更深刻的体认与感动。杨主任说:“我记得师父曾经说过,她当师父之后就没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因为师父要面对的徒弟比一般老师的情况更多、更广、更不一样,为了满足徒儿们的需要,师父放下了个人的一切。她不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般师父那样讲经、讲道理而已,除了让我们从知识层面了解、吸收,师父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同时还因应徒弟成长的需要,给予不同的照顾与关爱,这是其他老师所做不到的。她细腻温柔的照顾以及在智慧上的启发,是任何其他老师所不及的!她用最大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不一样的徒弟,不论是语言上的开导或是灵性上的启示,都是最棒的。师父那种无我牺牲、奉献的精神,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我还记得师父在一次讲经结束后,她非常诚恳地跟大众说:‘师父要离开了,你们如果原来是佛教徒,就继续当一个快乐的佛教徒;如果你是基督徒,也希望你继续当一个快乐的基督徒。”那时,我感动得流下眼泪,师父那种宽阔无私的胸襟是我们平常所看不到的,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出自内心真诚地祝福每一个人,那种爱力让我深深地震撼!”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