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付諸行動巴基斯坦由於看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師父再次派遣
|
繼第一梯次的醫療團及物資救援團於元月29日至2月2日在巴基斯坦地震災區進行義診與物資發放後(詳情請參閱本刊第163期報導),清海無上師世界會來自福爾摩沙、中國大陸、泰國、德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同修再次組成救援團隊,前往巴國提供醫療與物資援助。(註)
2月4日,醫療團同修抵達巴國首都北方約三個半小時車程的曼塞赫拉(Mansehra),我們以下榻的旅館作為賑災及醫療的聯絡總部。第一梯次兩位留守的師兄協助我們銜接醫療的工作,而新加坡同修則繼續分裝所採購的保暖物資,從印度轉來的德國師兄也加入發放物資的工作行列。
2月5日在導遊的帶領下,同修前往一處與喀什米爾隔一座山的小村莊,我們借用電信公司的基地台作為臨時醫療站。當天約有一百多人來看診,有些人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才到達醫療站。由於山區早晚溫差大,乾淨水源取得不易,罹患感冒及腸胃不適的人居多。快中午時,一位師兄發現有一群婦女蒙著面紗靜靜蹲在屋旁等待看診,但又不敢來排隊。經了解後得知,她們早上就來了,但依照風俗她們不能接近其他男眾,因此當其他男眾擠在醫療站門外時,她們便無從進來。於是我們請村長宣佈午餐後婦女、兒童和老人家優先看診。他們的症狀大致相同,只有少數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因為從地震後未曾有醫療團進駐過,加上地處偏遠,缺乏醫療資源,所以即使是感冒、腸胃炎這種小病也拖了很久,有的小孩甚至出現腹部積水現象,我們緊急為他們做一些基本的處理。
2月6日我們來到西北邊省(North West Frontier Province)甘德漢(Gandhean)附近的一個河谷帳篷區。此地災民都是最近一週才從西北方近阿富汗邊界災區輾轉遷徙來的少數民族,講不同的語言,需要經過四種語言的翻譯才能溝通,在問診上是一大挑戰。他們可以說是難民中的難民,真的是一無所有。帶領我們來到此地的翻譯員女士至各個帳篷通知婦女來看診。兩位醫生師兄覺得當地災民預備的醫療帳篷太小,便更換到不遠處的另一個帳篷,正巧就緊鄰婦女區,方便婦女就診。儘管有語言上的障礙,我們仍竭盡所能地細心診療,總計有116人就診。我們於發藥時順便分發「您也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傳單,並祝福他們早日康復,同時在桌上擺放師父小法相,單純善良的災民都搶著索取。
我們在進行診療時,發現各災區物資相當缺乏,透過翻譯員得知當地最迫切需要的物品是:具有保溫隔熱效果的儲水桶、爐子、地墊、帳篷燈及食物。災民通常就地撿拾乾材生火煮食,因此帳篷區時有火災發生,有些災民逃過了地震,卻難逃祝融的肆虐。翻譯員表示由於火災加上即將到來的長期雨季,災民將無乾燥的樹枝可生火,斷糧斷炊之苦已迫在眉睫。經過商議之後,我們決定先前往各區為災民進行診療,同時深入調查各區最迫切需要的物資,並安排同修進行採購,最後再返回各災區巡迴發放物資。
2月7日我們來到艾特雪西(Attershesh)約有50個帳篷的曼果曼奇 (Mangal Mantchy),此地約有90人就診。有一個男童腹部積水,吃不下東西,一直哭鬧著,這種現象已持續一、兩個月,她的母親非常憂慮。翻譯員表示,巴國通常一個母親需照顧多位小孩,若小孩同時生病又治不好,母親的壓力會很大。因此我們給予較多天數的藥量,以備未來缺乏醫療照顧之需。
2月8日一對來自美國的醫生夫婦加入看診行列。我們來到艾特雪西的貝天區(Batang),感謝師父安排這位悠樂籍美國醫生師姊的加入,讓當地許多婦女可以無所忌諱地接受醫療。
2月9日我們來到易奇林(Itchrean)地區,從去年10月8日大地震至今,此地經常有餘震,當天仍有長達10秒的較大地震。此區約有10位婦女在先生去年大地震罹難後,仍勇敢地帶著子女堅忍活下去。當天約有160個病人接受診療。我們在給藥時,也發送師父的法相貼紙,孩子們展露笑容開心地將師父法相貼在身上。
2月10日我們來到天殿巴亞(Tandain Bajnya)的60個帳篷區。距上個醫療團來此診療至今已有三個月之久,災民們很高興我們及時到來。共有117人就診,此地災民以疥瘡病症居多。我們貼心安排分成兩桌看診,一桌男醫師,一桌女醫師,而且以婦女優先,讓許多婦女得到細心的問診與妥善的醫療。綜合數天來的看診,我們發現災民普遍的症狀是:中耳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疥瘡、頭蝨、腸胃炎、尿道感染、肌肉骨骼疼痛及地震造成的傷害。
2月11日起,我們展開巡迴發放物資的工作。首先回到易奇林及艾特雪西兩區。經由翻譯員的詢問,得知當地人不習慣用睡袋,要求能多給他們毛毯。除了發送保暖的毛毯外,我們也送給災民最需要的物資,包括米、麵粉、帳篷燈等約220份。2月12日前往高山區的烏吉(Ughi)發放救援物資。有位曼塞赫拉報社及電視台的記者前來採訪同修,並在當地報紙及電視台報導出
來自帳篷區醫院組織的感謝函 |
來。此地共發送了115份米、麵粉、油爐、地墊等物資。
2月13日,同修繼續到曼塞赫拉郊區發放130份物資。當天中午將剩餘醫藥品贈送給帳篷區醫院(Camp Kawi Inchage),下午則前往婁柏寇特(Lober Kot)及曼古度拉(Manguldura)地區發放了234包的米和麵粉以及117個水桶和爐子。在獲知這兩個帳篷區少有人聞問後,我們又多發一包米及麵粉給每位災民。
2月14日當我們離去時,巴國的雨季也開始了,我們很欣慰油爐正好能派上用場。翻譯員女士主動向我們索取師父的樣書,並詢問師父何時能親臨巴國,她覺得我們團體跟其他團體很不一樣,我們所供應的物品都是以災民真正需要的為優先,而不考慮價格及方便取得與否,而且我們也婉拒他們的招待,即使我們感受其誠意,及出於尊重當地文化、風俗民情而接受一點點招待,也一定相對付出更多於他們所提供的食物價值。她很感謝我們從遙遠的國度來到這兒,她說災民最需要的是教育,很多人是文盲,災後失學情況更是嚴重。災區非常缺乏教室、課桌椅和文具,她自己四處奔走籌資,已興辦了四所災區學校。她身兼義工及四所學校的協調人,在巴國像她這樣的女性非常稀少。感謝她的協助,我們的救援行動才得以切合災民的迫切需要,也才能深入那些乏人關注的災區,救助真正需要的人。此外,在她的帶領下,我們為兩所學校添購一些白板、辦公桌椅、教學器材、筆、筆記本等物品,希望為災後復學的學童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藉此鼓勵他們。
在此次救援行動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巴國人民的友善與溫情,譬如,2月11日晚上在發送物資時,突然下起雨來,災民不僅用帳篷燈替我們照明,並撐開毯子或取下他們的頭巾來替我們擋雨,而他們自己卻站在雨中。還有熱心的廠商協助我們四處調貨,讓我們順利採購到741組具有保溫隔熱效果的子母水桶,解決了在夏季時,因強烈日照而造成飲用水滾燙無法飲用的問題。此外,一位司機的弟弟一直默默協助我們,自願幫我們磨藥、對患者做簡易用藥說明、維持秩序、搬運物資等工作,他很珍惜愛護師父的法相,總會謹慎地收回掉在地上的師父法相貼紙,每次出發前及收工後,都很用心地幫忙到車上綁好和收好黃布條,而且沿途照顧師父法相,我們相信他的靈魂已認識師父。
還有,前次協助我們的翻譯員雖已年屆60歲,但在醫生看診前,他都會主動先進行詢問病患的年齡、症狀、發病時間等前置作業,提高我們的看診效率。告別時,這位翻譯員緊緊地擁抱我們三次並眼泛淚光,他對同胞的愛心與耐心以及用心認真的工作態度,令我們敬佩。
此次醫療團使用的醫療用品,其中有許多是由醫師同修以診所藥價提供,也有藥商同修以成本價提供還加贈其他藥品,甚至還有福爾摩沙及香港醫師同修因為無法親自前往災區,所以免費提供藥品支援,大家一起奉獻愛心共襄盛舉助災民。
感謝師父的加持,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醫療服務及物資救援的任務,並讓我們有機會來到此地學習發展愛心,從中了解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幸福豐裕,也體認到藉由工作處處散播師父愛心的奧妙。
轉寄此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