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道心不失最重要--國慶禪一後記

福爾摩沙苗栗觀音使者

教理研習熱烈 生命可失,道心不可失 保護和貪求不同
何謂出家人 為何要親近肉身師父
什麼才是真正的靠近佛 生活點滴都是師父教化

教理研習熱烈

 依照往例,禪一的午后有一段時間為教理研習,由觀音使者主持,讓同修提出個人修行的心得和大眾分享。

 對於「師父」這個稱謂,有位同修認為應該改稱「上師」才足以表達對師父的敬意,才不會陷入「師父」這個名稱的執著,而曾修過密宗的同修則認為稱「無上師」比較恰當,與其它宗派的稱謂才不會相混淆,而且對於師父教導的無上法可相配合。對於師父這個名稱的稱謂,觀音使者認為:「其實不管我們稱師父什麼名字,主要是心裡有尊敬的心,真正知道師父所象徵的意義才重要,在『沈默的眼淚』詩集序中,開宗明義,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為的就是怕我們凡夫的頭腦會執著、誤會,大家可以再翻開重看就會明白。」

 關於修行中最難突破的感情束縛,有位同修認為:即使黏師父、執著師父的肉身也是一種阿修羅的感情,應該拿出智慧的劍,斷掉師徒感情,才可以超越阿修羅的等級。對於這個驚人的見解,新竹柯師兄直言說:「如果我們修行不靠師父,那沒有什麼指望了,而師父教我們唸『沒有人是我們的老師』那首偈,意思是提醒我們應該趕快自己找內在最大的明師和力量,不過在還沒找到之前,如果不依靠師父教導,僅靠自己往上爬實在太吃力了,而對師父內在的尊敬,也不在於名稱的稱呼。」

 接著是一位同修上台補充:「因為有師父在,我們才像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般,那麼的安全、溫暖。西洋科學有說:『人類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空氣、陽光和水』。我們修觀音法門的同修則需要四大要素─『空氣、陽光、水和師父!』」

 出家、在家究竟有何不同?有同修認為出家人得天獨厚,所以比在家人容易修行。柯師兄則表示,出家在家都一樣可以修行,而且師父也提過,修行的人不必太強調停在第幾界,看我們的愛力、智慧、面對事情處理的態度有沒有進步,由這一方面來說,出家眾和在家眾並沒有大大的差別;差別就是因為出家人是跟隨師父一起工作,即使掃一個地,利益也和外面掃地的人不一樣,另外出家人比較親近師父,所以得到師父修正錯誤的機會和教導比較多。

 另外這位同修也誤解最近幾次在西湖道場舉辦的印心,由師父指示觀音使者代為主持,認為是觀音使者在印心。所以女當家師最後特別上台澄清:「觀音使者只是一個工具而已,解說印心該注意的事項和過程,真正傳法的力量是來自於師父」。這個在舉辦印心之時已經特別聲明過了,可是還是有同修誤會。女當家師很明白的說:「目前觀音使者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夠力量可以擔別人的業障,別說自己的五代業障,即使連我們本身的業障還需要師父幫忙處理,更何況能幫別人的五代超生!」

 教理課就此告一段落,對於剛剛所提出的問題,仍然留在同修心中,或多或少有些不明之處,師父雖然不在現場,不過萬能的師父力量無所不在,這是同修都曾有過的體驗,果然!以後幾場的開示,師父都自然巧妙的解答了這些問題......

生命可失,道心不可失

 「師父常說出家、在家一樣可以修行,在家人有財產、人際來往也不會影響修行,只要是心很明白,不貪、不執著在世界的物質上就好了。所以有的時候,我們認為生活不夠用會很不舒服,結果我們還可以保存我們的生命和清涼的心;有時候,我們金錢太多,反而對生命有害,然後對我們的道德產生動搖的力量。這個身體我們如果失去還沒有關係,就是我們那個道心,為了金錢失去的話,就很難再找回來。」

 「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說:『出家的路是比較寬、簡單、單純;在家的路比較窄、難走』。因為我們有時候難免會跟別人有關係,然後互相爭奪一些名利,並非那些財產,或世俗的關係是不好的,就看我們怎麼運用。為什麼世界的財產和感情的關係,對我們修行的方面不好呢?它本來不是不好,像一個人,他迷散在世界的感情,比愛上帝多的話,當然等級還不高,還沈在世界裡,是不是?像一個秤,如果這個多,它會沈下來,那一邊多,它就下來啦!如果平衡還可以。」

 什麼是阿修羅的感情?接著師父開示說:「不是我們有世界感情的關係或是財產,就我們不能修行,就看我們對那些東西有何看法。如果我們一天到晚為了一個人、為了某些感情懊惱、擔心過度,那我們應該了解,我們脫不了『阿修羅』的境界─那所謂的『愛網』;或是我們為了一些財產、生意損失,在那裡很傷腦筋這樣子。當然我們損失一些東西,家庭受到障礙、受到困難,所以我們會擔心一點是沒有關係。如果我們還不會怎麼樣,而我們還在那邊擔心,為了留戀那些財產,或是留戀某些東西的話,那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等級還不怎麼很高,不是在那裡看光、聽音,就可以量自己的等級。」

保護和貪求不同

 「我們修行是二十四個小時,不是打坐兩個半小時那時候才算修行,所以時時要有警覺心,要明白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掉,什麼時候跳上來。或是什麼人罵我們,我們反應怎麼樣?有沒有感覺到我執受傷、自尊心受到傷害,那個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我執剛才有沒有跑出來。或人家拿我們東西,傷害我們財產的時候,我們反應怎麼樣?

 我們當然要保護我們的財產、保護我們的感情、保護我們的家庭,不過保護跟過度貪求、過度留戀不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保護自己的感情、家庭和財產,不過,如果我們因為這些事情很痛苦、很悲傷放不下的話,我們應該知道要趕快多做一點觀音、多打坐。」

何謂出家人

 「所謂的出家人,是他可以放下世人很尊重、很要求、很抓緊的東西,不是他捨不得,在那裡邊走邊哭那種。他已經很明白了,當然他為了紀念,也許會傷心一點,為了那些留下來的人傷心,並非他不想走、並非他捨不得。

 像有一些人死亡了以後,還留戀家人、活生生的人,然後常常繞來繞去旁邊吵他們,不走、不回去阿修羅的家;有一些人死了很甘心、很乾脆,他知道時間到了、責任付好了,他就笑笑的走,多數我們同修都是這樣,不走也不行。

 有一些人自殺完以後,他認為就沒事情、脫離痛苦了,錯了!錯了!我們如果心事未了,去那裡都一樣。比方說你把自己掛在繩子那裡,難看而已,然後出去看到親戚朋友在那裡哀鬧,那個時候想回來這個身體,要安慰他們也沒辦法,那個時候很痛苦。如果留下小孩子沒人照顧,每天哇哇叫爸爸、媽媽,那個時候更痛苦,後悔也來不及。所以死不是就脫離,看我們去哪裡才解脫,看我們生前的時候,有沒有道德?有沒有修行?有沒有地方依靠?修行我們這個觀音法門,每天最少要觀音一個小時,才能洗掉世界的影響,我們精神才得到那種真正的愉快。」

為何要親近肉身師父

 晚上師父本來躺在床上起不來,不過仍然下山陪大家一起共修並開示;「有些人修的是螺絲法門,不是觀音法門,膝蓋抱得很清楚,然後把頭鎖進去」。這段輕鬆幽默的開場白,徒兒們不忍、關懷的心情也被逗笑了。師父接著說:「在一本修觀音法門的古老書上有寫:『修行啊!即使一段很短的時間,大概半個小時或是幾十分鐘跟道接觸,有道心、有修行的話,會洗掉累世很深厚的業障。』所以師父趕快爬下來共修。」

 「那本書上還繼續說:『修行有很多方面、有很多種類,例如我們可以去聽一位明師講經,可以去看他一眼,或去跟他的徒弟合起來打坐共修。即使不能去看明師、不能聽他講經,也要看他的經典、聽他講經的材料,跟他的徒弟共修或是依照他的指示修行,這些都是算修行,算是跟道、跟真理在一起,這些都會洗掉我們很多、很深厚、生生世世的業障,讓我們感覺到很輕鬆、很快樂舒服。』」

 「所以在印度才說:『如果你真正的有空的話、能夠的話,每天要看明師;如果你不能每天看到他的話,最少兩三天看到他一次;如果你不能兩三天看他一次,一個禮拜看一次;如果你不能一個禮拜看他一次,最少二個禮拜看一次;如果不能兩個禮拜就一個月看一次;如果不能的話,那幾個月看一次;如果不能,那一年看一次;如果真正不能的話,一輩子最少看一次;如果那個也不能的話,死的時候也看到他一次。那個時侯,他自己會來找我們。』」

 「不過,應該我們跟他有因緣才能夠遇見,所以才說『佛陀難遇』,不是我們跟他生在一樣的時代,我們就能聽他的法語,不是我們跟他一樣的年紀、一樣的國家、一樣的村,我們就能夠收到他的加持力。因為有時候我們自己鎖自己起來,所以我們的心是很重要啊!」

什麼才是真正的靠近佛

 接著師父評斷下午在竹林所告訴我們那個佛教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舍利佛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認為他生生世世德高望重,結果在那個故事中,才知道他前世是一條毒蛇,因為過去跟釋迦牟尼佛結下善緣,後來他成佛才救他。故事中記載他過去幾千百億年都當毒蛇,為了捨不得地下的七罐黃金,都是因為心放不開,我們心開了以後就沒有業障。所以我們皈依一位明師跟他學習,那個時候心已經準備好,要解開我們所接受的邪念、所執著的方面,所以一解開就生生世世的業障會消除,我們才能夠看到光、才能夠跟佛菩薩接近。接近的時候,才看到光,才聽到內在佛的聲音。」

 「我們心如果善良的話,就簡單跟萬物同一體,跟佛也會簡單接觸,如果我們心隔開的話,好像我們自己蓋牆壁;所以不是我們靠近一位佛,就我們很靠近他了,我們的心要靠近,就萬萬里也好像沒有空間一樣,如 果我們在他旁邊,心不跟他同在的話,那也是很遠很遠。所以有時候一些人不能來看師父,像大陸同修、悠樂同修,他們從來沒有看過師父的肉身,不過他們可以看到化身師父,因為他們的心跟師父在一起,那個也是算修行、算跟道在一起。」

生活點滴都是師父教化

 佛菩薩教導眾生,會示現不同的樣子,平日只要細心觀察生活上點滴的情況,就會漸漸明白,一切都是師父在教化。師父說:「過去、現在佛,祂們住在一定的地方,各有各的工作,我們去那些地方就會看到祂們。不過看到也沒什麼,我們自己也是堂堂一位在世佛呀!也不應該執著那個樣子嘛!看到強的光,那些也是佛,是佛的力量、內在的師父;聽到聲音也是祂,主要就是我們身心快樂、自在,那個就是受到佛的加持力,並非應該看到祂是什麼樣子,因為佛有時候,祂們的化身變化不同。比方說,有些同修去很高的境界,看到師父很高大、很壯,然後就問師父:『祢在這邊這麼漂亮、這麼莊嚴、這麼高大,為什麼到娑婆世界變那個樣子呢?這麼小、這麼矮?』師父就回答他說:『噯呀!不然不能過濾眾生。』」

 眾生看法不同,有一些人看到身體袖珍的化身師父,從窗戶飛進去。有的人看到化身師父有光,有的人看到化身師父像平常一樣,有人卻看到化身師父光著身子走過去,師父說:「祂變化花樣很多,隨眾生情況,看應該用什麼樣子,讓他開悟、開心就行了。所以我們在普門品裡才聽說:『觀世音菩薩可以變成童男、童女、優婆夷、大臣、夫人、國王……等等,為了要渡眾生。』」

 師父接著又開示:「我們穿什麼衣服、吃幾餐,跟修行無關,主要就是我們滿足身體的必需就好,還有我們情況不一樣,聽懂不懂?該穿就穿、該吃就吃,就不要貪吃,然後我們太累了,打坐不定,這樣而已。不然的話,做什麼、穿什麼、吃什麼,這些不會跟我們修行有關。佛不會管你一天吃幾餐,祂沒空管那些事情,即使你吃素、吃肉祂也不會管,吃素因為我們要練習愛心,佛菩薩就是慈悲博愛,就是這樣而已。」

 禪一很快就到尾聲,但師父的無限關愛卻仍在徒弟們心中溫暖的流迴著。師父告別大眾前說:「你們是最可愛的,好啦!繼續修行就會可愛;不修的話就很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