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共修會
 

琉璃道場古禪風

福爾摩沙苗栗出家師

工程惟艱舊道場 琉璃碧紗新大殿 初期的景況
聯絡人的甘苦談 共修情況及教理推廣

 宜蘭,是師父買下的第一個道場。在這之前,師父帶領出家眾四處流浪、居無定所,同修追隨師父也甚為辛苦。至購置了道場,才開始有了正式的家,從整地、材料的搬運到動手搭建,都是師父、出家人還有當時的同修共同參與。

工程惟艱舊道場

 因為坡地很陡,土質不夠堅硬,三年來這個道場前後搭了三次才完成。當時的聯絡人藍師兄,回憶起當初搭建的情況,真是感觸良多,在那時同修尚不多的情況,一磚一瓦、一沙一石都是同修自動發心扛上山的,而大部分的工程也不假外人,在一面學習一面工作中完成。財力、人力不充裕,又有先天環境的障礙,面對再三倒塌的挫折,最後同修有的氣餒,抱怨的氣氛跑出來。師父當時就說了一句話:「不管多艱辛,只要師父住過一天就值得了。」藍師兄說,這句話給他的印象好深刻,就因為這句話,最後這個道場才能排除各種困難,而有今天的規模。目前同異師暫駐在此,廣植樹苗三、四百株,綠化道場。

(頁內圖略)陡峻難建的舊道場
 

琉璃碧紗新大殿

 師父買下了舊道場後,又在對山買下了一塊地,經同修齊力趕工,正好派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禪七使用。嚴格的宜蘭禪七,一定讓參加過的同修畢生難忘,師父要求與修理人很嚴格、每天日食一餐,還有依著陡峭山勢搭帳,帳篷有的只搭一半;道場裡松林掩映涼風習習,一片山色綠意,更是結夏閉關的好處所。

 大殿四圍的翠碧紗帳,既通風又可防蚊蟲的侵擾,垂掛在松樹上的燈籠,一到晚上散發柔和光暈,蟲鳴蛙喧,半壁山坡映照山下燈火更覺寧靜,彷彿置身在古代禪風中,同修只覺身心暢意,典雅宜人,尚不知所有的裝置、設計完全出自師父的巧思。鋪在茅屋頂上的茅草,也是師父堅持要涼快自然的材料,然後宜蘭同修就建議公墓的墳草堆上割回茅草曝曬、拍打、整理後鋪上去的。參觀山坡上各處別緻、自然的建築,現任聯絡人游師兄說出未來的計劃,將在道場周圍規劃花園與帳篷區。

初期的景況—藍師兄

 印心將近五年的藍師兄,跟我們談起他跟師父印心的因緣,順便告訴我們早期宜蘭發展的一些歷史。本來他開的是海鮮餐廳,當他知道印心後不能再賣葷食時,毫不猶豫,馬上就結束工作。有一段期間,他失業在家,後來會開素食館還是師父給他的建議,連「善食素食館」這個名字也是師父幫他取的。

 那時候他除了忙於素食館的生意外,還擔任聯絡人的工作;負責接送同修共修,及上山整建道場。台北的同修星期假日有時也會搭火車來宜蘭幫忙興建道場,他的素食館就在火車站旁,是一個很便利的據點,往往同修一到,他馬上放下店裡的工作,專車接送同修上山。

 在公私兩忙下,幾年來道場已漸漸有了規模,同修陸續在增加中,他的素食館也擴展遷了新址,問他如何在家庭、工作與早期聯絡人職務上取得協調?他豁然一笑:「愈忙愈好,正如師父說的,愈忙的人愈懂得利用時間,也愈能安排時間做事」,雖然已經卸下聯絡人的職務,不過他認為能做什麼,就幫什麼;每當共修時,同修依然到他的店裡集合,來苗栗依然,這是數年來不變的接送服務。

聯絡人的甘苦談—游師兄

 現任聯絡人游師兄,自稱生性害羞,比較喜歡擔任幕後工作,而不想出頭,當初師父體恤藍師兄家庭,生意已夠忙碌,要游師兄接任時,開始他猶豫不敢答應,後來想到師父為眾生,為徒弟不計個人的奉獻精神,便決定以一顆學習的心來面對師父所給的功課。

 當聯絡人後,他看同修因為交通不便而影響到山上共修的出席率,除了藍師兄主力的接送外,車子寥寥無幾;為了提升共修的人數,增長同修的道心,他咬緊牙關,一年內買下了二輛車,不僅解決了由來已久的交通問題,還給同修產生了很大的鼓勵心與參與心。問及當聯絡人時,對家人是否會有影響或協調上有困難?他說工作優先,剛開始同修打電話到家裡要求解決問題,家裡會比較不習慣,不過一段時間後,因為自己真的盡心和誠心在做,家人自然也會感受到他為道奉獻的心而感動,後來也得到家人的諒解和協助。

(頁內圖略)琉璃碧紗新大殿

共修情況及教理推廣

 宜蘭雖然印心人數不少,但在人口外流、工作不定、居住偏遠…等因素下,所以參加共修的人比例偏低;目前新同修反而比舊同修穩定,道心也不比舊同修差;游師兄說可能現在印心資格比較嚴格,須吃素一段期間,淨化身口意;而本身也對師父教理有相當的認識,所以來印心的人誠心與信心比較高,印心後又能感受到利益,比較不會退心;早期接受印心者,還不習慣吃素,如果僅是匆匆跑來,當然印心後也比較留不住。

 問及未來活動的方針,游師兄提出他的構想;以宣傳車方式巡迴鄉間,深入基層,掌握廟會之類的集會,放映師父的錄影帶,以此類方式把真理的福音傳播在宜蘭窮鄉僻野間,讓鄉親也能有機緣同享修行的利益。

(頁內圖略)藍師兄與新遷址的善食素食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