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賑災專頁
 

泰北賑災報導

毛毯送泰北,溫暖過寒冬


  經上說:「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 「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路加福音六章—二十、二十一節)

 清海無上師賑災泰國以前,巳先後發動徒兒及社會善心人士賑濟菲律賓比納杜波火山一百多萬美金,捐款大陸水災三十三萬多的美金,救助悠樂水災二十二萬多的美金,捐助美國最近中西部的水災及加州的火災十一萬多的美金,清海無上師她自己也捐出一百萬美金給美國的水災、火災、流浪漢、退伍軍人、痳瘋病院、智障家庭及醫學(癌症、愛滋病)研究 …等等。

泰北窮鄉,急需救援

 泰國的北部與東北部有幾個省份,地處高山,土地貧乏,又缺乏水源,百姓生活非常的困苦,食物也不太夠,營養都很缺乏,常採集山中的野菜,有什麼就吃什麼。青年人為了生計,不得不遠離家鄉到外國做勞工。貧困的生活,加上山中氣候變化甚劇,白天燥熱,入夜酷寒,留下的老人往往在冬天時,因熬不過這麼寒冷的氣候而死亡。

師父關切,同修親臨災區

 清海無上師來訪泰國時,從曼谷的報紙中得知寒冷刺骨的氣候,使很多泰北的小孩及老人急需緊急的救援。師父每每想到他們的處境,都心痛地掉下眼淚,慈悲關懷之情溢於形外,指示在旁的侍者及泰國同修緊急處理後,透過政府內政部的支援,確定了那些偏遠又極難到達的山中村落,短短一天內,同修馬上買好所有物資,包括幾千條毛毯、衣物及罐頭食品。並備妥交通工具,連夜出發前往目的地,歷經崎嶇山路和十多個鐘頭的車程,到達村民聚集所在之處,而一些更偏遠交通難達的村落,居民還走了幾個小時的路,來領禦寒的毯子及衣物。

師父細心,適時給新年禮物

 遵照師父指示,在救援災區工作之後,同修再接再厲分成數組,在府尹及府衛生主任共事的協助下,在年底前十二月二十九日前往黎府(Loei)的那曉(Nehaew)及蘭腮(Dinsai)二個特區,透過特區首長詩里蓬(Siripong)及首長屬下頌財(Somchai) 的協助下,將毛毯、衣物、罐頭食品、書籍、鉛筆、甜點等分發給這兩區至少十個村莊的三千名居民。隔天十二月三十日,同修在廊磨南蒲(Nong Bua Lum Phu)縣縣長的協助下,將各三千條的毛毯和毛衣及其他物品分發給該縣居民。另外,同修也透過縣長歌逸(Khovit)博士的協助,把各兩千八百條的毛毯、毛衣及罐頭食品分發給需要的人。

 之後在一九九四年一月三日,由吉莎拉( Krisada )博士協助帶隊到色軍府( Sakolnakorn ),達府(Tak )則由披博( Pipath)博士幫忙帶隊,加上碧差詩( Pechsri )博士的協助下到百耀(Paiyao)省發放。在短短的數日之內,那些地處偏遠的山地居民共計三萬多人,收到了這份特別的新年禮物(毛毯、衣服或食品)。本來元旦期間,所有的商店、工廠都休息了,但是師父顧慮到山區災民的情況,實在危急不容耽擱,發送出去近萬條的毯子,是師父特別在過年前指示福爾摩沙同修購買,要來與師父歡度新年時攜帶至曼谷來援助災民的。

物質與精神的關懷

 這些泰國北部、東北部的山區,賑災團所到之處幾乎都是路陡難行、少有人去發送救濟品的地方。村民們看到我們到來都非常高興,尤其是師父不僅在物質上表示對他們的關愛及照顧外,還不忘鼓勵他們修行,他們聽到後都很敬重師父,虔誠的向我們領取師父的樣書。當同修們目睹他們貧苦到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禁不住也掉下眼淚,甚至把自己的便當都送出去,深深感受到自己擁有的生活實在太幸福了,更加珍惜已有的福報。

 新年過後,元月八日是泰國的兒童節。師父細心地考慮到小孩心中的渴望,要同修前去災區發給小孩筆記本、鉛筆、糖果…等等的東西,孩子們拿到這些東西都快樂極了,他們認為這是兒童節的禮物,有的孩子們領完東西之後,甚至跪下來以表示他們的感激之意。師父的賑災團不論去到那一村、那一縣,都令居民歡欣不已,即使領完東西仍然圍著我們不捨離去,看到村民自動讓最貧困、最需要的人先拿,他們的單純和對自己同胞的手足之愛,令同修非常感動。

愛凌越國籍的界線

 此次賑災活動,當地政府感於同修真正貢獻的精神,也盡其所能給予很大的協助。賑災團是各國同修所組成的,彼此並不相識,但大家工作一起的專注和默契,讓在旁非印心的司機誤以為大家已是相識很久的好朋友,直到他聽到同修們在車上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才很訝異發現這一群陌生人的真實情況,他深受感動,因為同修能夠超越國籍,以奉獻犧牲的精神為中心。他很好奇不停地問到:「你們是什麼樣的團體?如何修行?」最後,他也一起加入了賑災的工作。

 在師父的修行團體中,最能夠體會並享受到這種無條件又不斷分享的大愛。在智慧與愛心並行時,我們學習到怎麼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並在實際的行動裡去體驗到大家同一體和沈浸在愛海裡的美妙滋味。雖然幾天幾夜沒睡、沒休息,同修們仍然個個精神抖擻,大家都說:「哇!師父的加持力好強!真是不可思議!」靈性也感受到很大的提昇。感謝師父之餘,我們仍然會繼續這樣的工作,造福自己也造福他人。

泰北 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