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父 開 示

 

用愛心感動家人「好玩的聖人」責之切因為愛之深
謙卑柔和是與人溝通的最好方式
跟造化一樣寬容 成為在世的聖人

 

 印心以後,我們會感覺到:活在這個世界上好像做夢一樣,爸爸、媽媽、丈夫、太太、兒子、朋友都好像陌生人。雖然如此,我們還是應該對他們好,還是應該盡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跟他們還有因果關係。任何眾生都跟我們有關係,不論他印心不印心,不論他是好人或壞人,不論他是內道或外道,不論他信什麼或是不信什麼,都跟我們有關係,這個世界的好、壞、苦、樂都跟我們有關係。

 這個世界的情況,我們多多少少都有責任,因為我們過去有很多思想,有壞的思想,也有好的思想,我們跟其他的眾生共同創造這個世界,創造現在這個情況,所以我們不可以說:「那個人很壞,跟我無關。」有關係!很可能過去我們經常長養那種壞的思想、壞的觀念,或犯了很多錯誤。那種壞思想或壞的錯誤,生生世世累積起來,就變成現在的情況。所以我們聽說:「一切唯心造。」由於我們的心,這個世界才存在,世界才有好、壞。所以我們應該要修行,這樣才能修理我們過去所犯的錯誤,以及過去所做種種不好的情況。

 我們對這個世界有責任,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壞的因,現在才有那種壞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應該要修理那個壞的地方。我們修行,並不是為我們自己而已,也是為我們的親人,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世界,為我們的宇宙。因為這些統統跟我們有關係。不論他是好或是壞,都是由於我們的緣故,他們才會變成那個樣子。所以,修行是內在的事情,也是外面的事情。不可以說:「我現在要修行,我要丟掉我的爸爸、媽媽、丈夫、太太。」不是這個意思,應該還是和以前一樣。如果真正感覺到要出家,這是不一樣的情況。出家是因為要把整個身、口、意供養十方佛,供養眾生,要跟這個世界斷掉關係,這樣比較容易修行,進步也比較快。這是我們的選擇,因為我們要把自己供養十方三世佛和十方三世眾生,所以才出家,那是不一樣的情況。

 如果我們還不要出家的話,仍然應該孝順爸爸、媽媽,不論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好或壞,都應該要孝順他們。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有錯誤,我們應該用道德勸他,用很孝順、很柔和、很尊敬的話,講道理給他們聽。萬一他們不聽,或者責怪我們,或者經過好長的時間,也沒辦法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道理的話,我們也不可以變成不孝順的人。對待丈夫、太太、姊姊或妹妹也是一樣,應該用甜話、柔和的話或有道理的話,講給他們聽,勸他們,解釋給他們聽,讓他們了解,不可以坐在一個角落哭哭啼啼,責怪我們的丈夫或太太。我們沒有想辦法讓他們了解,又怎麼能責怪他們呢?很可能我們所做的事情他們不喜歡,所以誤會越來越深,他們才找麻煩。

用愛心感動家人

 其實,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弄錯了,他們才會懷疑,才會感覺到不安詳,才會責怪我們的師父,所以不能責怪他們,只能責怪自己不夠智慧,不夠辯才無礙,不夠力量轉我們親人的心。我們應該要多懺悔,對他們更敬愛,付出更多愛心,多照顧他們,讓他們感覺到:不論他們好或壞,我們都不會排斥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感動,才會相信我們,我們才能安詳從容地修行,才能慢慢度他們,讓他們回到這個正道來。這些都是我們的責任,這樣才是渡眾生。

 修行的人不應該越修越怪,如果先生不要修,就罵先生,先生不同意,就跟先生吵架,或是不講話,不買東西給他,不跟他有關係,越來越排斥他,這樣對任何人都沒有用。釋迦牟尼佛說:「任何眾生都是我們的親人,任何眾生我們都應該敬愛。」耶穌基督也說:「應該愛你們的鄰居,但是也應該愛你們的敵人。」雖然他沒有說:「應該愛你們的朋友。」但是愛你們的朋友是當然的事情,愛一個對我們很好的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人不能做,是不是?對我們很好的人,我們當然很喜歡,所以也會對他們好,但是對我們不好的人,我們也應該敬愛他、寬容他,對他們很好,這樣才能感化他們。

 我們不是為了要感化他們才這樣做的,但是我們應該想:「那個人好可憐。」我們那麼有福報,我們有師父,我們有好的道理,有好的教法、法門、有好的福報、有智慧可以修行,他們很可憐,他們的時間好像還沒有到,他們的頭腦好像沒有想通,好像還沒有智慧可以跟我們一樣修行,所以他們實在好可憐。我們應該用慈悲心,多敬愛、多保護他們才對,因為他們不了解或是不懂,不要氣他們、誹謗他們,這樣就不對了!這樣不是修行人的態度,這樣不是慈悲、博愛。

 我們不論在那裡,對任何人都應該多耐心、多寬容。但是有的時候,師父並沒有用這個態度對待學生,師父很可能會趕一個人走,這不是因為師父不愛他。如果師父罵一個人或是對他很嚴格,都是為了要讓他快點改變,讓他的業障快點消除,讓他的我執快點破掉,讓他的錯誤快點消失,因為師父知道他在做什麼,他自己也知道他在做什麼,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的話,多愛心待人是最安全的。

「好玩的聖人」

 師父還沒有出家以前,大約十幾歲的時候,人家都叫我活佛。那個時候,我不曉得活佛是什麼?但是朋友或親人當中,有好幾個都這樣稱呼我,有的人叫我:「好玩的聖人」,或者說我是「好笑的聖人」,意思是說比較怪的聖人、很好玩的聖人,有的人叫我「活佛」,並不是說他們真的認為我是佛,他們的意思是說,師父的個性、行為以及待人的態度跟活佛一樣那麼好。他們認為師父太好了,待人處事的態度也很輕鬆,不那麼嚴肅,很好玩。所以有的人說師父是「好笑的聖人」,或是「好玩的聖人」、「有趣的聖人」,也有的人很認真地說師父是「活佛」。

 英國人也是這樣講,他們說師父是活佛。在德國,他們說我是:「好玩、有趣的聖人或菩薩。」在悠樂的朋友也叫我「活佛」。那個時候,師父還沒有修行什麼法門,雖然我唸佛、看經,但是修行的態度並不是那麼嚴肅,跟你們普通人一樣。那個時候,我也還沒有出家,只有十幾歲嘛!年紀還很小。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不管我到那個國家,他們都那樣稱呼我,因為他們看師父的行動好像菩薩或聖人一樣。

 我不曉得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我,但是他們真的很認真,真的有那種想法,不是開玩笑的。當然也是開玩笑啦!但是開真正的玩笑,因為他們真的感覺到這樣,他們有讚歎的意思。普通的人對待普通人都這樣好,我們修行的人,當然應該對人家更好。因為現在了解的道理比較多嘛!那個時候,師父不了解道理,也沒有明師,雖然從小就看經,看道德經、看佛經、看聖經....等等,不過並沒有明師指導,所以不了解什麼道理。那個時候,師父是自然這樣待人的,現在當然應該對人更好。

責之切因為愛之深

 但是有的時候,看起來卻好像相反,以前師父不罵人,現在會罵人,為什麼呢?因為對於熟悉的學生,師父應該快快教他,讓他快快進步。所以你們不要看師父罵人,就以為師父不喜歡那個人,你們錯了!因為很喜歡,才會罵他,如果不喜歡,就不管他了。你們在家的時候,是不是罵自己的小孩最多,你們會不會去隔壁罵他的小孩?如果你隔壁的小孩去偷盜,或去殺人,你也不會管嘛!因為跟你無關,所以你一點也不會想去管他,很可能你不喜歡他這樣做,但是也不會那麼在乎,不會那麼用心,到他家裡去管他、關心他、擔心他,到他家裡講道德給他聽,或是罵他、處罰他,叫他跪下來,或是打他,你們會這樣做嗎?(大眾答:不會!)

 一般父母都希望他的兒女比他們更好。如果你們是一位農夫,在你們的夢想當中,也是希望你們的兒女將來能成為下議院或上議院的議員,當總統或是具有高地位的人,比如說,博士、律師....等等。很多為人父母的人,自己雖然沒有學問,也沒有錢,又沒有高地位,但是他努力工作,費盡千辛萬苦,犧牲他們的錢,犧牲他們的時間,要讓他們的兒女過很舒服的生活,享有高地位,接受好的教育。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子女比他們生活得更舒服、更高雅、更富貴、更有用。師父也是一樣,如果師父罵一個人,或是罵一個學生,或是對他很嚴格,都是為了要讓他比師父更好。比如說師父不夠謙卑,但是我期望我的徒弟比我更謙卑、更不驕傲。比如說師父不夠智慧,但是我期望我的徒弟比我更智慧、更聰明。比如說師父等級不夠高,師父還是期望你們的等級比師父更高、更好。師父的力量看起來好像很小,但是師父還是期望我的徒弟力量比我更多。

 如果師父的等級只是初發心菩薩而已;才剛剛發心啦!還稱不上聖人,「發心」的意思是現在要開始學習成為聖人;雖然如此,我還是期望我的徒弟快一點變成十地菩薩、最高聖人。因為師父期望學生比我更好,比我更有力量,修行比我更快,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比師父好,所以師父才會對學生嚴格,也因為你們大部分已經了解師父的個性,了解師父的教法,了解師父對你們超世界的愛心,不像人類那種戀愛的感情,所以師父才可以對你們嚴格。因為師父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麼,所以他做他的工作。

謙卑柔和是與人溝通的最好方式

 如果我們的親人還不了解道德,還不了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等級,或是我們修行的方法,我們就應該對他們多寬容,不可以罵他們,不可以打他們,不可以勉強他們相信我們。我們應該聰明一點,即使在傳道或傳法的時候,也不要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好像在教育他們一樣,應該要柔和,像平常講話一樣,像在一起喝咖啡、聊天一樣,不要讓他們聞出來,感覺到我們想要讓他變成師父的徒弟,這樣他會害怕。你們不可以說:「你應該聽我的話,你知道我師父的力量怎樣嗎?你應該了解,要不然你會下地獄。如果你不相信我的師父,就是最糟糕的人。你這個人很笨,你不曉得我的師父是最高的明師嗎?你不曉得在世聖人在這裡嗎?你不曉得我們的法門是最高的嗎?你這個人實在很可憐,你太笨了,你沒有智慧。」不可以這樣講,沒有人喜歡聽那種東西。因為一般不修行的人自尊心很高、我執很大、執著很深,他認為他的思想是最好的,他的理解力最高,他的宗教最好,他的思想最對,如果我們傷他的自尊心,我們就麻煩了。

 所以不要讓他們聞出來,認為我們想要教育他,要讓他變成我們的同修,要讓他變成佛教徒。也不要和他講宗教的事情,他相信什麼就讓他相信什麼。他相信老教(道教)就讓他做一個好的老教徒,講老教的東西給他聽。因為這些師父都講過了嘛!道德經我也有講過一點。你們跟他講:「道德經很好!但是有些地方我們好像不太了解。」不要說:「『你』不了解」,應該說:「『我們』不了解,說不定『我們』可以互相幫忙,互相聊天、互相參考。」那個時候,你才說出你自己所了解的等級,以及所了解的思想或意見,千萬不要排斥他的意見。

 你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是我自己也有一個想法,你耐心聽一聽,看看有沒有道理。」不要馬上說:「你的看法不對啦!你錯了!你好笨啊!不是這樣啦!」應該先接受他的意見,因為他也有他的意見,他也有思想自由的權利,他要想什麼就想什麼,他要了解什麼就了解什麼,這是他的權利。我們不可以排斥他,這樣才能夠跟他溝通。我們也應該站在他的立場替他想想看,這樣才能夠互相了解、互相溝通,這樣才能夠救人。

跟造化一樣寬容

 修行越多,應該越能了解人,越應該寬容人,越應該接受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了解的等級,尊重別人思想自由的權力,因為這個宇宙很自在嘛!造化造很多東西,有大樹、有小草、有大象、有蟑螂、有青蛙等等,他統統都可以包容,為什麼我們不能包容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以及我們所認識的人的思想呢?我們應該跟造化一樣寬容。造化可以包容宇宙萬物,我們也應該包容宇宙萬物,才能夠變成無上正等正覺,才能夠變成最高的境界,最高的等級。很可能現在我們還不了解,還沒到這個等級,但是我們應該學,應該慢慢假想:我們就是最好、最高的人。等我們學到某一天,一定會變成真正的最高、最寬容、最有愛心、最有耐心的人,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修行的人不應該越修越怪,越修越跟人家沒有關係;所謂沒有關係應該是內在裡面的事情,外面還是一樣;不可以說:「我和他們沒有關係。」因為「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連一、兩個人都不能度,那麼無邊眾生要什麼時候度?所以多愛心、多耐心、多包容,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並不是說盤腿或是修觀音法門才是修行。當然這個也是修行啦!但是外在還有其它修行的法門。

 「愛心」就是修行的法門,「寬容」也是修行的法門,讓人家自由就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不然就會把我們自己綁在三界內,不能自在,因為我們介入宇宙間自然存亡的系統,我們要把蟑螂變成大象,我們要勉強一隻蚯蚓變成一隻蝴蝶,那真是可笑的事情,不可以這樣!老子說:「天下本無事。」我們本來就不需要做什麼,也沒有事可做。如果有人要跟我們一起修行,跟我們有一樣的理想,我們才幫他,不用著急要度他。

成為在世的聖人

 如果可以勉強眾生修行的話,這個世界已經好幾千百億年了,為什麼眾生還沒有統統都成佛呢?一定有它的理由嘛!所以,如果人家不相信我們,我們不要那麼急,也不要恨人家。他們可以恨我們,我們也允許人恨我們,但是我們不可以允許自己恨他們。慈悲、博愛就是我們修行的法門,從內心裡面散發到外面,讓人家看得到,讓人家感覺到我們就是活佛,讓人家感覺到我們就是「好玩的聖人」,讓人家感覺到我們好像一位真正的活菩薩一樣。

 師父期望你們做得到,也相信你們一定很快就做得到,每天都可以做得到。但是你們也應該跟師父配合,如果你們把頭腦關起來,不讓師父進去,師父也沒辦法教你,沒辦法跟你溝通,只好等你睡覺的時候才教你,因為那個時候頭腦比較輕鬆,太累了!所以沒辦法抵抗,身體也太累了,沒有辦法抵抗,所以師父才比較容易教你。有很多學生雖然很少打坐,但是睡覺的時候,卻常常夢見師父告訴他某些事情,或者回答他的問題,幫忙他,因為那個時候頭腦比較軟。你們印心的人,睡覺跟普通人不一樣,所以做夢也是體驗,不要告訴別人,如果一定要講的話,可以告訴師父,或是寫日記,等實際的情況發生,就會知道這個夢是真的。那時候,才會知道這個夢就是修行的體驗,是師父預先來報告,或是帶你去「夜校」修行、學東西。

愛心寬容的修行法門 你就是佛!

清海無上師以中文講於福爾摩沙1987.7.5
(未經刪改的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