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重新探索第三眼


美國俄亥俄州 琳‧麥克琪師姊 (原文為英文)

科學家重新探索第三眼

自古以來,求道者和靈修人士早已知道第三眼(即智慧眼)的重要性,然而,現代科學直到最近才正式承認它的存在。例如,俄國科學家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在受測者的前額放置不透光封裝的攝影底片,結果顯示出底片開始形成影像。主持這項研究的斐多利‧培迪斯德夫(Vitaly Pravdivstev)表示:「這項實驗顯示,有些人能夠從額頭內邊的某個部位放射出所謂的腦中影像。」

培迪斯德夫先生進一步指出這種成像能力與大腦中心(即第三眼)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他說:「古老的東方傳統思想可以證實我們的推測:東方人認為這種放射影像的能力源於人類的能量中心,而密教則稱這個能量中心為第三眼。」

在動物學中,早已證實某些動物具有第三眼。譬如,許多爬蟲類和鳥類都擁有第三眼--松果體,雖然它沒有像肉眼一樣的視覺功能,但能感應光與熱。而人類的松果體也證實具有感光細胞,會根據所接收到的光量多寡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詳細內容請參考第133期新聞雜誌「透視松果體的奧祕」一文)

然而科學家們都普遍輕忽了松果體在人類生理機能上的重要性,儘管它與某些動物的第三眼有類似功能,但人類並沒有直接使用松果體來感光。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肉眼也會分泌褪黑激素,這似乎使得人類松果體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無足輕重。加上它所在的位置並不像動物的第三眼那麼明顯,而是位於腦中深處,這又使它顯得更加微不足道。就進化的觀點而言,松果體可能是沒有具備現代人生存所需的功能而逐漸退化的器官。

斐多利‧培迪斯德夫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現代科學重新認識松果體。從人類松果體具有放射腦中影像的能力看來,這次研究結果比以前科學家對松果體功能的了解更完整,同時也顯示出第三眼本身的確具有「觀看」的功能,並非只是一個殘留的器官。對許多人而言,或許他們的第三眼確實已廢而不用,但其真正原因可能與科學界之前所推測的原因迥然不同。也許只需經過師父所說的「再度與上帝溝通」的過程,就可以喚醒松果體的功能。

在1920年代,另一位神智學的學者普魯克(G. de Puruker)則以靈性的角度取代生物學的觀點,在他有關松果體與人類進化的著作中提到:儘管如此,松果體還是直覺的源頭,每當我們有預感時,松果體就會輕微振動;而當我們有靈感或靈光乍現時,松果體會振動得更強烈。然而要讓松果體運作起來卻相當困難,這主要是因為肉眼的功能把它壓抑了。隨著時間過去,肉眼將逐漸演化而具有更完美的功能,但它的重要性將退居其次,而「第一眼」(指松果體)則會再度恢復它原有的地位。

值此黃金時代開展之際,也許普魯克對「第一眼」的觀點,將再度得到科學界的肯定。果真如此的話,則培迪斯德夫的這項研究堪稱是科學界認同智慧眼的意義與重要性的初期代表。正如師父一再提到的,智慧眼是我們內邊重新與上帝溝通的管道,因此,在未來的數十年,我們應該更深刻體會到與內在上帝聯繫的重要性。